不管在質量管理體系等ISO管理體系標準的PDCA中,還是日常管理中的CAPD中,C的檢查管理,是驅動進步的最佳切入點,是工作改進的鑰匙?,F結合ISO9001:2015標準談一下對檢查工作的理解。
1、檢查是管理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無論在標準中還是日常實踐中
PDCA循環(huán)是質量管理體系等ISO管理體系標準所采用的基本模型。它能夠應用于所有過程以及完整的管理體系。
其中C檢查與其他環(huán)節(jié)一樣不可小覷,缺失檢查,就無所謂管理了。標準中的檢查指,根據方針、目標、要求和經策劃的活動,對過程以及形成的產品和服務等進行監(jiān)視和測量(適用時),并報告結果。
在標準中的檢查無處不在。如在理解組織及其環(huán)境時的監(jiān)視和評審、過程確定時的所需的準則和方法,領導作用時的證實其作用和承諾,策劃時的評價,資源的確認評價,運行的按照準則實施過程控制,完整的第九個章節(jié)的績效評價及改進時的確定和選擇等。
在實際日常管理中,檢查更是CAPD的一個啟動節(jié)點,也是無處不在。從晨會、班會,當班巡查,產品、原料、工序檢查,6S檢查,周總結,月度經營分析會,季度、半年度分析總結,年度總結,各項專題總結分析等。
標準和日常管理中的檢查是一致的,如果能結合實際把標準中的要求融合進來會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工作。
2、檢查的基本類型
如果能對檢查工作進行分類管理,可能會更加有利于提升我們的效率。從檢查對象之間的基本邏輯關系,可把檢查簡單歸類為效果檢查、體系檢查、過程檢查、產品和服務檢查、管理能力檢查等類別:
2.1 檢查最終效果——產品和服務的接受者(客戶)的感受
對于管理運營的最終整體后果是什么樣子,能否達到最終生存發(fā)展的目的,需要從服務的對象——客戶這里看表現??蛻羰欠駶M意,應當進行檢查。因為客戶的滿意直接決定了公司的收入生存與未來收益的發(fā)展問題,在標準中是9.1.2。
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是定期的年度、半年、季度、月度的滿意度調查表,可能是客戶座談會紀要,經銷會大會的用戶訂貨與反饋情況,市場調研情況,也可能是客戶索賠、競爭對手的沖擊或潰敗對市場的影響,新客戶的增加或老客戶的流失或者是公司月度經營分析會議中的出貨分析等。
提到顧客滿意度測量的管理可不是一年一次的幾張客戶滿意度調查表及分析報告喲,應該按照標準9.1.1的總則要求及9.1.2的要求進行策劃實施。
2.2 檢查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內部審核
客戶是否滿意,受到我們以顧客為對象建立的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的影響,應當進行管理體系本身的檢查,看是否符合標準及我們策劃的要求,各個過程是否按要求做了,是否有效。從而找到管理體系中的不足。要求在標準9.2中進行了規(guī)定。
在實際工作中呢?就是我們策劃的內審方案的具體實施,可能是一年一次,半年或每季度一次,或者是客戶二方審核前的一次,或者是管理體系出現重大調整后的審核,也可能是出現重大事故后的專項審核等。這種檢查的實施不是以滿足每年一次就行了,而是根據管理的需要。
2.3 檢查管理體系的基本組成——過程與活動,以控制或不失控
因為管理體系就是建立方針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過程的相互作用相互關聯(lián)的要素,過程是管理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過程是否按照要求執(zhí)行了呢,查查看,通過四個問題(識別規(guī)定、職責分配、實施及效果)進行檢查,以判斷大家工作的好壞。
在標準中,除了運行實施環(huán)節(jié)的8.1控制、8.5按要求監(jiān)視外,結合9.1.1的要求,對照各個章節(jié)條款的要求實施。如7.2,進行能力管理時,要采取措施,確保勝任能力,并進行措施是否有效的評價,對于人員能力提供證據等。
在實際日常管理中呢?更多的是例行的檢查、是否出勤、是否按規(guī)程執(zhí)行、自檢、互檢、操作流程的檢查、任務是否完成等。目的都進行現狀的評估,發(fā)現偏差,及時調整。多長時間、怎么檢查,怎么分析結果,如何匯報改進等,根據公司制度或慣例要求進行。
2.4 檢查(驗證)過程的最終結果——產品和服務放行
公司的價值體現是通過與客戶交換產品和服務實現的,所以在交付前或交付時,必須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檢查,以確保符合策劃的要求。在標準中是8.6條款,要求按策劃的要求驗證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
在實際工作中就是看你提供的交給下道工序或最終客戶的東西是什么樣子的,是不是符合要求。如成品的檢驗、工序間的半成品的檢查,原輔料的驗收,物流服務時的及時性檢查等。
在什么時間以什么頻次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檢查呢?不影響過程交付就行,按照實際需求策劃,如每批次采購原料必須驗證,每半個小時檢查空氣壓力、每批產品出廠按抽樣比例進行檢驗驗證等。
2.5 查明最高管理者實現管理目標的整體特征(能力)——管理評審
公司的管理能力如何呢?單獨看顧客滿意行嗎?如果管理的結果是為迎合客戶滿意,造成成本過高或效率太低,經營虧損無法持續(xù)運行。作為公司的一員,無法拿到工資,你能接受這樣的領導嗎?
這就是管理評審,查明公司在實現所規(guī)定的管理目標方面的管理特性或特性值,是否持續(xù)地適宜、充分與有效,是否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求得生存與發(fā)展。通過對領導能力的過程、結果等綜合表現來評價審查,找到改進機會,及時采取措施,調動資源,提升實現目標的管理能力。
有沒有關注到變化并及時應對?為實現預期目標的資源配置,包括外部資源的利用與內部資源的調配是否充分?具體的策劃過程在實現結果方面是否有效果呢?效率怎么樣呢?這種結果在同行業(yè)管理中處于什么位置呢?應該如何調整,包括方針、目標的調整,管理過程與方法的調整,技改項目的實施、資源或其他職責的再調整等。在標準上執(zhí)行9.3的要求。
在實際工作中,這樣的檢查一年一次行嗎?在這個變化不斷、深化改革的時代(大家關注奧運會的當口,也有人來搶頭條新聞了),一年一次可能黃瓜菜都涼了。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會看到老板們不停地在市場上、政府部門或工廠內穿梭,根據管理的表現,適時、定期或按相關方要求(如政府職能部門、上級公司要求等)在必要時,召開經營分析會、新產品研制生產與銷售階段性總結、某個技改項目實施情況的專題研討、公司管理體制改革大會、上級部門資源調配方案、績效改革實施工作階段性總結等等。這些都屬于管理評審,都是對實現公司階段性目標的一種檢查,以發(fā)現問題及時改進。
當然,根據要求,在外審前也應當進行管理評審,以確定管理體系的持續(xù)適宜、充分與有效等。(也會看到流于形式的應付式的管理評審過場,但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
聰明的企業(yè)會借助外審,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實現目標能力方面的評價,對策劃的部門崗位的工作現狀及責任進行監(jiān)測、分析并形成信息,輸入到整體的管理評價中,決定部門崗位的資源支持與改進方向,以求得最大程度的成功。
3、 管理評審是最高管理者循證決策的一種必須,追求的是有效不是形式
管理評審是最高管理者在公司最高層面進行的檢查,涉及的方面及層次較多,包含了一般日常管理中的所有信息,可以集中也可以專項多次進行。好像一位駕駛員正帶著他的團隊在高速上行駛,他不隨時進行車輛方向及狀況的檢查是不可能的。只要求駕駛員上車前進行一次環(huán)車巡視是解決不了行駛過程中的問題的,不根據情況及時有效地管理評審,判斷車況、路況、車上乘客及副駕駛等的情況,不知道應該在哪個服務區(qū)加油加水,結果會可想而知。
管理評審的內容有什么?包括了從客戶、體系、過程到產品的所有監(jiān)視和測量的信息,數據分析后得到的結論,同時也包括各種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風險不確定性的變化等。在實際中,可能包括以各職能部門為單位或以過程實施為單位的工作總結、市場調查、內部審核結論、政府與上級公司的改革要求、合理化建議等內容。
管理評審也可以是針對特定目標的,或者是專業(yè)的,根據管理評審的目的、目標不同進行不同的輸入策劃。如每5000-10000公里進行一次專項的車輛維保檢查就可能是專業(yè)的。
管理評審是一個綜合系統(tǒng)的過程,講求的是有效,不是形式。評審前輸入所有的信息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部門提交了分析總結、得到了內部審核的結論等并不是已經完成了管理評審工作。
輸入的資料充分了,數據可靠了,管理層才可能做出與公司的實際變化相結合,與公司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決策,形成新的管理措施,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案,配置充分的資源,以獲得公司最好的績效。這樣,管理評審才有意義。
4 所有的檢查、分析與總結的信息都應當是真實、可靠與一致的
所有的檢查、分析與總結都應當反映實際情況,也只有反映實際情況,才具有管理的意義。畢竟,檢查是為了把現狀描述清楚,以與期望或要求進行對比,找到差距,發(fā)現問題,即改進機會。如果分析總結時的信息是脫離實際、胡編亂造的,檢查也就失去了管理的意義。